第106章 王铁
一百零六:王铁
时间:光明崖之战后三个月。
地点,西凉南城,坎子街。
梅郎中在坎子街上开了一家诊所,在这里坐馆行医已经有二十来年了。他的医术虽然说不上是妙手回春,但总能称得上是医术精湛。这些年,找他看病的街坊们络绎不绝,他也因为乐善好施,医术精良在这条坎子街上混了个小小的名声。
可今天,梅郎中倒是遇上了一件烦恼小事。
同街的张婆子已经在梅郎中的医馆里坐了一个多时辰,满脸愁容。梅郎中看着老太婆的样子,也是一脸无奈。
就在这时候,医馆门口忽然传来了脚步声。梅郎中往外一看,是一个年轻人大踏步的走进屋子。
“老梅郎中,是我王铁来了!”
来人二十来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棉袍,皮肤黝黑健壮,气宇轩昂,风采照人。令人一望便如沐春风。
梅郎中的眼前一亮,进来的这个青年他是认识的。这人名叫王铁,是西凉城法眼会的弟子。
王铁从小在坎子街长大,早早就拜入师门开始修炼,并跟随师父入了法眼会。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街上的街坊没人不喜欢他的。
前些日子里,大秦国的官府开始大肆捕捉法门弟子,法眼会损失惨重。就连王铁也跟着法门残党躲进西方山脉。
从那以后,梅郎中好久都没有见过王铁,也没听到他的消息。这些街坊都以为他已经死在了秦军的铁蹄之下,还惋惜了好一阵子。
幸运的是一个月以后,秦王在西方山脉当着部下所有将士的面赦免法眼会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王铁这小子居然也全须全尾的回到了坎子街。大家还听说法门的新任炬子很赏识他,现在混得不错,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张婆子还坐在那,梅郎中只能撇下她,去招呼新客人:
“原来是王铁啊,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王铁看到梅郎中,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然后洒然一笑:
“我自然是来找老梅郎中看病的!”
梅郎中也跟着笑道:
“嗨,你就别拿我老梅开玩笑了。你小子壮得像头牛,怎么会生病?”
王铁摆摆手说:“是我最近有些上火,想找你买些去火的药。”
梅郎中笑道:
“我还以为是什么要紧得病,这上火只是小事一桩,我给你拿些草药,你回家煎好以后兑着热茶喝。不出三天就好。不过你小子也该找个媳妇了,不然总上火可不行。”
“你个老梅,怎么啥话都说呢…”
王铁笑着,忽然看到坐在一边愁眉苦脸的张婆子,他是个闲不住的性子,立刻就凑过去问了句:“张婆婆,咋坐这呢,哪不舒服?”
张婆子看着王铁,眼泪就快掉下来了。
王铁赶紧劝慰:“哎哟,张婆婆,你怎么了?别急,慢慢说,是不是梅郎中为难你了?我来给你做主。”
梅郎中叹了口气:“王铁,你把我看成啥人了?是这样。张婆子的小孙子一直有咳嗽的毛病,一直在我这看病,可总也不见好。其实,这病本就不好根治,只能捱着。可张婆子的孙子眼下还小,要是总捱下去,恐怕就得拖成顽疾了。”
王铁点点头:“原来如此,但这病就治不好了吗?”
梅郎中说:“要想治好也有办法,青龙大街的妙手堂有一味黄蟒龙胆丸就是治这病的上好药丸,若是吃上一年半载,这病多半就好了…”
“妙手堂?就是那家专给达官贵人卖药的妙手堂?听说他家的药可贵呢。”
“可不是?”梅郎中摊开手:“我让张婆子别急,先回家去想想办法。可…”
张婆子接着说道:“可治不好我孙子的病,我回家又有什么用呢?”
梅郎中无奈的摇头:“可不是吗?咱也没办法啊。张婆子说要把租的房子退了,凑钱买药。可就算真的是凑出了这么多钱,她们又能搬去哪里住呢?”
王铁走近两步,低声问:“那种药得多少钱?”
梅郎中摇摇头:“你就别瞎打听了,叔知道你爱帮人,但你这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到现在也没个像样的差遣,能有啥积蓄?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王铁笑着说:“我说老梅叔,我没钱你有啊,你好歹也算是咱们西凉城的名医,在这行业里总有些面子吧?不如你和妙手堂说说,让他们把药便宜卖你。总不能看着张婆婆一家无家可归吧?以后让张婆婆的孙子再慢慢还你,实在不行,到你这给你学徒打打下手也好啊。”
梅郎中一瞪眼:“嘿,你这小子倒打上我的主意了?这当然不行!人家妙手堂可是专门给贵人们服务的,甚至连王宫都找他们买药。我这样的小医馆,和他们可没什么交情。再说了,坎子街上买不起药的人多了,我能帮得了几个?”
王铁说道:“老梅叔,你咋这么抠呢,别忘了,当年你家里遭难,要不是坎子街的街坊救济你,还介绍你去学医,你现在恐怕也和我这光棍差不多吧?”
梅郎中愤怒的打断他:
“你从哪听来的?王铁,你这么喜欢揭人老底是不是?我还告诉你,这些年我在坎子街上给穷人看病,不少时候可是不收钱的。也就靠卖点药来糊口。你王铁的确是一条好汉,但要说行善积德,我可不比你差。”
王铁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道歉:“梅叔,你别生气,我这不是口无遮拦吗?但张婆婆的事情,咱也得想办法帮帮她不是?我兜里还有几个碎银子,我先拿出来,你看只买今天的药够不够?”
梅郎中消了气,又说:“你这点钱也没用啊,再说,你这小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些钱怕是你全部花销了吧?”
梅郎中话没说完,又叹了口气:“要说钱我也不是没有,这这年头我也不容易啊。新国王继位没几天,大大小小已经打了几仗了?每次一打仗,官府就来收捐加税。我这点钱只能留着应付官府。要是给她买了药,我这铺子就更艰难了。咱也不是舍不得这破铺子,但要是我这关了门,更多人看不了病咋办?”
王铁点点头,觉得他说的颇有道理。忽然眼前一亮,高兴的拍了拍梅郎中肩膀:“我说老梅叔,你看我想到办法了,你可得谢谢我!”
梅郎中问:“你把自己照顾好再说吧,你能有啥办法?”
王铁兴冲冲的从怀里掏出一面旗子,上面绣着法门的光明之眼图腾:
“你知道这是啥吗?”
梅郎中也跟着眼前一亮:“这就是法旗吧?我见隔壁街张铁匠家里就挂着一面!”
王铁得意的说:“那可不是?张铁匠家里的法旗可还是我们炬子看免费他帮街坊们打铁,做了不少好事,这才给他挂上半年。我这面旗子可是炬子大人送给我的。你如果能借钱张婆婆买药,我就把这旗子送给你咋样?以后要是秦国朝廷再跟你收苛捐杂税,你就告诉我王铁,我去摆平他们!”
梅郎中几乎不假思索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只因为这面法旗,对于他们这些街面上开店的,实在是太有用了。
所谓法旗,也是剑秋当上炬子之后鼓捣出的新玩意。
自从秦军围剿法门失败之后,整个秦国都知道,秦王赵赢在剑秋那丢了个大脸。不仅大军无功而返,还被迫答应剑秋,今后只要法门弟子不犯秦国法律,秦国就不得随意捕捉法门弟子。
这无异于是给了法门一块免死金牌,有了这个承诺,只要不犯法,如今的法门弟子就算在大秦横着走也没人敢管。
而秦国朝廷的苛捐杂税大都是做官的为了敛财拍脑袋想出来的,并不算是合法税收。普通的百姓不敢不缴,可法门弟子们可不怕大秦官府,要是做官的收苛捐杂税收到了他们头上,他们就理直气壮的和这些做官的抗争。几次冲突下来,大秦朝廷吃了不少憋,又拿这帮有剑秋撑腰的法门弟子没办法。慢慢的也就不去找法门弟子收钱了。
因为此事,秦国的法门弟子可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法门在民间的威望也越发崇高。梅郎中自己店里要是挂上了法旗,今后可就没人敢来胡乱收税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就算给张婆子买了药还有剩余。这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何况法门在民间各行各业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自己要是挂上了法旗,街面上的人物们也得给自己面子,更是能让自己挣钱方便不少。
这些原因都让不少的民间百姓做梦都想挂上一面法旗,只可惜法旗的数量实在是太少。百姓们大都不能如愿。如今王铁送他一面法旗,就等于每个月都为他省下一大笔钱,如何让他不心动?
所以,梅郎中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好,一言为定!”
看着手上崭崭新的法旗,梅郎中笑到合不拢嘴。王铁转头看到张婆子一身破烂,想必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这些年也没闲钱去添置点衣物。于是又问张婆子:“张婆婆,现在赁着谁家的房子呢?”
“是东街口罗老三的。”张婆婆回答。
“罗老三?”王铁抬头想了想:“听说他是个黑心商人,卖只鸡都得多坑人家一半的钱。你咋敢租他的房子?”
“的确是这样,可那有什么办法呢?”张婆子说:“别的房东租金便宜,可是整个坎子街,只有罗老三按月份来收房租,其他房东只接受半年一次付款。我一个孤老婆子哪有钱一次给他们六个月房租呢?所以只能花高价去住罗老三的房子,虽然被他挣了黑心钱,但总比一次拿出半年的房租轻松一些。”
王铁思索片刻,开心的说:“我有办法:大秦朝廷已经把光明居归还了我们法眼会。那里以前是先炬子白慕青大人和光明卫们住的地方。现在先炬子和光明卫们都殉了。光明居只有新炬子大人和我们几个人光棍在住,空房子很多。不如张婆婆你领着孙子搬过来,我给你找一间屋子,平日里给我们几个光棍买买菜,煮煮饭,省的炬子大人老带我们出门吃面条。您看怎么样?”
张婆子眼前一亮:“好是好,不过租金怎么算呢?”
王铁满不在乎的摆摆手:“什么租不租金的,炬子大人常说要请一个厨师,分一间屋子给厨师住,还给发工钱呢!您搬过来不但吃住不要钱,还能挣些零用钱。炬子大人也不用每天吃面条。不是一举多得吗?”
“我只是个老乞婆,只怕污了炬子大人和你们这些大人物的眼。”
张婆子还是有些担心,炬子虽然不是官身,却是百万法门弟子的领袖。在普通百姓眼中,这简直就是天上云端的大人物了。若是得罪了炬子,自己只怕没好果子吃。
“什么大人物?”王铁说:
“炬子大人为人很好,可不像你想的那样。他和我们一样,也是庄户子弟出身。他常教训我们,让我们‘回到来时处。’这也是他为了复兴法门提出的口号。意思就是说,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己都是苦出身,所以不能仗着法门的势力横行霸道。而是要多帮助和我们一样的穷苦人家。这样,我们法门才能吸引更多和我们一样的劳苦大众加入。所以他是一定不会嫌弃你的,反而会很欢迎你。”
看张婆子还有些犹豫,王铁又想起另一件事:
“对了,我这上火的毛病八成就是整天吃面吃出来的。我还记得张婆婆你烙饼炒菜都好吃,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请你来给我们改善伙食了…”
王铁好说歹说,加上还有梅郎中在一边帮腔安慰,总算是打消了张婆子的顾虑答应了下来。王铁兴高采烈的说要回去找几个兄弟来帮她搬家,摇摇晃晃的回去了。
只可惜,王铁终于摆脱了整天吃面条的命运,可剑秋却没这口福。如今他根本不在光明居里,而是来到一个距离西凉万里之遥,陌生又遥远的城市:东吴、蜃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CC读书(m.ccdushu.com)法眼:明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