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书鲛人:魅魔徒弟偷偷的暗恋我全系灵根!嚣张神女无敌了秋薏时光医妃归来:重生嫡女杀疯了!继承破落仙宗,被迫造出制符机诸天:我有一座万界神殿死门超市风云:美女老板娘的非凡日常奥特盘点:次元视频,名场面曝光火影:今天也在努力打出美好结局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八十四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184页,我们讲到,

己一、总显三学以戒为本

【图一】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在修习《首楞严王三昧》的道场,就是保护我们「止观」正道的一个处所。处所有两个:一、戒法,二、咒语,这二个都是保护止观的处所。这一大段等于开始讲到大乘的戒法。在讲大乘戒法之前,先把大小乘戒法的观念,先作拢总的说明,这你进入到经文你就容易了解。

声闻是从事相上来安立戒法,它所摄受的是偏重身口二业,大乘是从理性上来安立戒法,他偏重在收摄这一念心。声闻戒的安立他从事相上,他为了要令正法久住,所以声闻戒的制戒,他是随犯随制的,有众生犯戒了,佛陀开始制戒,佛陀不能够在众生没有犯戒的情况之下来制戒,因为声闻戒的基本精神就是从事相上安立。每一个地方,佛陀出世的环境不同,当然制戒有所不同,声闻戒佛陀不能够顿制。

但是菩萨戒是约内心安立,我们看《梵网经菩萨戒》,佛陀是一时顿制菩萨戒,不必有人犯戒,它超越时空,不管在什么环境之下都是这样制。

在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当中,一个是事相的安立,一个是理性上的安立,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声闻戒当中戒定慧是独立的,你看我们在天台宗,把小乘教叫「三藏教」。为什么叫三藏?三藏就是经律论,这三种教法是独立的,叫「三藏教」。我们在学声闻戒的时候,声闻戒法、声闻的定跟声闻的慧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人说你持戒就能产生禅定,那是两码子事;你有禅定就能产生无常、无我的智慧?这也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在声闻戒的戒定慧是各自独立的,因为它理观跟事修是分开。大乘戒法就不同,它理观当中有它持戒的事修,它持戒的时候也要有理观的帮助。大乘戒法的特色是,三学是互含互摄的。你讲大乘的戒,它一定有大乘的止观的观照在里面,你讲大乘的止观,它一定有大乘的戒法在那个地方防护的。

大家要把这观念弄清楚,你才知道以下的杀盗淫妄四种戒法,其实跟声闻戒所说的是完全不同。海公一再强调,你要把这一段的四种清净明诲,跟声闻戒的四重戒法是要区隔出来,完全不同。一个是约心安立,一个是约身口的事相安立。

引律标宗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佛陀在讲道场之前,先讲以「戒」来当做道场。佛告阿难尊者:你过去应该听过我讲到「毗奈耶」,毗奈耶翻成中文叫毘尼,毗尼翻成中文叫「律」,调伏的意思。佛陀要我们依止律来调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而远离过失,叫「毗奈耶」。「毗奈耶」当中有三决定义;“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准则。佛陀出世有些准则是因当时环境而改变,有些戒佛陀有制,有些戒佛陀没有制,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也如此,未来诸佛也如此,这就是三种不可改变的原则。

三学次第

所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哪三种原则呢?「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你读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这是大乘戒,三个是有它的次第的。大乘的戒法是「摄心为戒」,小乘的戒法是收摄身口的,大乘是收摄我们放逸散乱之心,叫做「戒」,慢慢的收摄久了以后,我们成就一种专注的禅定,由禅定的寂静中开发心中我空法空的智慧。这是三种成就真实无漏功德的修学的方法,依止三种方法而成就无漏的功德。

蕅益大师他讲到淫戒的时候,他把三种关系讲清楚,他说:淫戒首先先断身业的淫慾,但是它主要思想还依止一念心而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修不淫,不淫它也是空假中三观这样观照,它第一个是达到身业的不淫——「摄心为戒」,第二内心的不淫——「定共戒」。

蕅益大师讲:这叫定共戒,他的摄心当中已经有一专注的禅定,这个禅定是大乘的禅定。第三个是、断性亦无,那就是道共戒。大乘的戒法三学是互含互摄,依止他内心的浅深而安立。大乘戒法它完全是依止一念心,而安立戒定慧,从身业的防护,内心的防护,到最后对治能所。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分二:庚一、牒徵。庚二、详示)各别显示大乘的四重戒法,来彰显无漏的功德,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牒徵。第二个详示。

庚一、牒徵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在大乘的戒法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戒法来摄持放逸散乱的心呢?如此才可以称为大乘佛法当中真正的持戒?佛陀先提出这样一个徵问,说大乘戒法它是以摄心为本。

庚二、详示(分四:辛一、淫戒。辛二、杀戒。辛三、盗戒。辛四、大妄语戒)辛一、淫戒

【图二】

“戒”禁止的意思,主要是戒止我们身口意的淫欲;戒法是能对治,淫欲是所对治。能所双举叫淫戒,也可叫戒淫;一个能对治的法,一个所对治的烦恼。

持戒功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持戒的功德。假若在三界中的六道众生,他的内心已经不生起淫欲的念头。有什么功德呢?不随其三界的生死相续。因为三界就是以淫欲为正性命,以淫欲为生死的种子,既然种子消失了,那当然就没有这种果报。说明「其心不淫」:你内心当中不淫欲,不是我们平常住在道场,我们平常在那个地方拜佛静坐,这叫其心不淫,不是这个意思,这叫缘缺不生,没有因缘的刺激,你不生起淫欲,这跟这个地方不太一样。

其心不淫,是说你内心产生一种观照的对治力,一种防护的道场的力量生起、防护力生起。这个地方的「其心不淫」,其实他是讲出一个目标,后面蕅益大师会解释它的过程,它有三个次第,身业的不淫、意业的不淫,连能对治的心也不可得,最后是觅心了不可得,根本就没有淫欲这个念头生起来。这才叫其心不淫,它是有三个次第。本经在修学淫欲的目标是「其心不淫」。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一个修行者没有调伏淫欲烦恼的过失。我们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你是修耳根圆通或念佛三昧都好,我们刚开始的目标是要脱离三界的烦恼,如果因地没有在止观当中,建立四种清净防护的道场,没有把最初的淫心加以对治,结果是三界的尘劳是不可能出离的。会产生什么结果?「纵有多智禅定现前」。我们在心中听闻佛法产生多闻的智慧,心中能够善巧的分别各式各样的法义,乃至于禅定现前,这地方的禅定应该指的是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因为初禅以上根本不可能有淫欲的念头。

假设你在因地没有把淫欲念头调伏,一路的在禅定跟智慧的加持当下,反而助长淫心的势力。然而这样会什么结果呢?有三个结果:

一、必落魔道,在三界当中,魔道就是以淫心为他的根本,魔道以淫欲为根本。有三种的差别:(一)、上品魔王。魔王他有什么特色呢?有三种特色:第一个,欲望炽盛,魔王的贪欲烦恼很重。第二个,福报很强,魔王在因地的时候很喜欢修福报,他做慈善事业、斋僧、盖道场…,他福报特别大。第三个,内心特别灵巧,他很有智慧。以三种的特色而做魔王,当然这种人是福报很大,禅定智慧也特别高,叫「魔王」。

二、中品魔民,他各方面的福德、禅定智慧都次一等的,变成男众魔王的眷属。

三、而下品就变成女众的眷属。彼等魔民魔女,都有他各自的魔子魔孙,自己都认为自己已经成就无上之道。

成为魔道,第一个关键就是先起邪见,自己认为淫欲是种功德之相、不障道!他一定是以这样的邪见产生。这地方讲到你因地发心,没有把淫欲的烦恼调伏,结果你整个禅定智慧的加持,反而往魔道的方向去。这是讲到它的过失,这以下佛陀对末法众生提出警告。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说:我在的时候当然没问题,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很清楚。但到末法时代有两个问题:一、众生本来就障深慧浅,他也没什么判断力。二、去佛久远,邪见炽盛,造成末法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正法的势力已经单薄了,邪知邪见魔法的力量特别的强盛,这时候魔子魔孙就出来活动了,很多很多的魔民、魔女游行于世间。游行于世间,干什么呢?

广行贪欲。“行”包括它实际的行动,也包括它口业的宣扬。他宣扬淫欲是种功德之法、是助道之法,来鼓动众生心中的贪欲,而且以善知识自称,使令很多众生受到这种邪知邪见的误导,而堕落爱见之火坑,而失掉菩提正念。

末法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邪正不分,不知道什么是通往涅盘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魔道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地狱的路。有人说:欸!为什么这个人造罪这么重,他为什么不直堕地狱呢?为什么先到魔道去呢?因为他福报还在,他福报很强。

一个人要堕地狱之前,他善业要先表现出来,善业很强,他必须要把他的福报花光了以后,它后面会说,我这些魔子魔孙福报享尽以后是直堕地狱。他虽然心术不正、邪知邪见,但是他可以是修些福报,所以先到魔道里面去受用福报,等到福报享尽直堕地狱。在末法时代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少,所以他们就开始出来活动。这是佛陀的预言跟警告。应该怎么办呢?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要辗转的教化世间人,在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是《首楞严王三昧、念佛三昧》,一定要断除心中的淫念,因为这是魔道之因。这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乃至于未来诸佛,决定不可破坏的一种清净而明智的教诲。应该怎么断?为什么要断淫欲呢?佛陀就讲出一个道理。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阿难你应该知道,假设我们因地的时候,没有断除我们淫欲的念头,而修行禅定跟智慧,这有什么过失呢?譬如你现在想要吃饭,但是你没有拿米来煮,你用砂来煮饭,用大火来蒸热砂石,希望砂石变成饭,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它只变成热砂。为什么呢?因为砂不是成就饭的正因,因果不相符合。你用有所得的攀缘心,产生淫欲为根本,你怎么能够成就诸佛菩萨不生不灭涅盘的功德?因果不相符。

菩提之本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假设我们以贪爱淫欲的身心,依止这样来修学佛陀的妙果,在过程当中虽然成就多闻的智慧,乃至于有少分的禅定,但是因为淫心没有断除,皆是淫根,因为你以淫欲为根本,结果是根本成淫,结果所有的禅定智慧都加持在心中的淫欲当中,结果轮转三涂,先到魔道里面享受天福,最后直堕三恶道,是决定不能出离三界的。三界都不能出了,更何况是如来涅盘的清净之果?又怎么能够修证呢?

应该怎么办呢?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冀。本经在断淫心,它的重点在「淫机」;「淫机」就是淫欲的念头,一种不如理的作意。前面我们讲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六根当中有一个机。蕅益大师说:这个「机」跟前面那个「机」是一样的。就是为什么六根会活动呢?六根会向外攀缘呢?那当然就是一种无明妄想的攀缘,那个「机」,那个机关没有把它关掉,六根就动,你把那机关关掉了,六根的功能向外攀缘就熄灭了。淫机亦复如是,就是淫欲心的不如理作意产生的相续。

那应该怎么断呢?要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蕅益大师说这地方有三个次第:先求身业的断除,这就是「摄心为戒」;再求内心的断除,因戒生定,「定共戒」了;断性亦无,「道共戒」了,能所双亡,惟是一心,这是断性亦无。这对诸佛菩萨的菩提涅盘,才可以有所期待、有所希望。诸位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他老人家讲得很详细。他讲到「摄心为戒」,要怎么摄心呢?一、所摄何心,二、如何摄心。

蕅益大师说:摄心为戒,断除淫机,到底你所摄的心是真心还是妄心?蕅益大师说:真心你不用摄,真心它好好的,你摄它做什么?多此一举!那自然是摄妄心。妄心它没有自体要怎么摄呢?妄心无体,云何可摄?

蕅益大师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不随妄转的意思,这就是断除淫机。断除淫机不是说你都没有淫欲的念头,若你没有欲念那你就不用修行,你就成佛了,当然我们是带着淫欲念头来修学。

问题就是你整个修学的因地发心,你要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你要告诉你自己,这不是你要的。但是它有一种等流习气生起来,这时候你要观照,淫欲的念头要「不取」。蕅益大师讲,主要的关系在「不取」,你观想淫欲的念头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本来就是没有自体。你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就是断除淫机方法,这个就是摄心为戒的方法。

我们会一再说明,大乘的持戒跟止观是相配合的,它主要是不随妄转,不是要你把淫欲的念头全部断掉。那怎么可能呢?诸位看看《菩萨戒》,菩萨戒在断恶念是断相续,任运的现起的它不断。

菩萨戒有一个观念,菩萨戒有一条很重要的开缘,它说:「菩萨为断彼故,生起乐欲,精勤对治,而数数现行无违犯」这个菩萨他对贪瞋痴的烦恼已经想要断除,他已经安住在不生灭心,但是烦恼还是不断的活动,但是他已经在对治了,不随妄转,他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这时候不犯菩萨戒,因为你已经慢慢脱离它了。

最可怕的是你还跟它在一起,而且你还不知到怕,你也不知道它是过失,这是最可怕的!我已经知道这个人不是好朋友,我的功德都被你偷走了,但是你一天到晚跟着我,但是我已经知道你不是我的好朋友,这时候你慢慢对它产生防备心,这时候你开始在断除淫机,这个轮盘一直在动,你把开关关掉了,但是它还有些剩馀的势力,这轮盘的机,那个生机被断掉了,断相续心,破和合识。蕅益大师讲:断除淫机,关键在「不取」。不取就是有止观的意思在里面观照力。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破邪显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修学三摩地,一定要先端正其心,这才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假设有人宣说,淫欲对我们修行是不障道的,而且是有帮助的,这是魔王的邪知邪见。有人说:《楞严经》是照妖镜,其实主要就讲到四种清净明诲。我们讲破邪显正,修行你要很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才能够一路的走上去。

《楞严经》很强调端正其心,就是你依止什么心态来修学。蕅益大师说:我们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你因地发心有错误还看不出来,因为你没有什么福报,但是到后面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差越多。有些人开始贪求欲望、贪求名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蕅益大师说:其实他因地发心就错误,他自己没有发觉,福报一加持下去的时候,那整个邪恶的力量就现出来。追根究底就是因地夹杂,他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真正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最后产生后患无穷。

辛二、杀戒

【图三】

“杀”,断除有情众生的命根,戒法是能对治,杀生是所对治,也是能所双举而安立这个名称。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佛陀告诫阿难尊者说:阿难!在世界的六道众生,假设内心能够不生起杀生的念头,前面是断除淫机,这地方是断除杀机,杀生那种相续的力量。你能把杀机给断,你就不再负众生的命债,你就不必再来三界酬偿我们的命债,乃至于肉债。杀生佛陀讲得很详细,包括肉债、包括命债。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对治杀心呢?我们修习大乘三昧,主要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成就菩提涅盘二种清净的功德。假设因地中我们含有杀心来修学,而自己不知道,那最后的结果是因果不相符,那是不可能出离三界的。假设我们在因地中,有一种想要杀生的欲望念头还在,这样子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一路薰习很多多闻的智慧,也有成就欲界定跟未到地定的功力,这种禅定智慧加持在杀心当中,最后必落神道。

前面的淫欲,它的结果是魔道,这个地方是落入鬼神之道,鬼神之道也分成三品:上品之人,为大力鬼王,你的禅定智慧,你的福业特别的殊胜,变成大力鬼王,如我们世间上讲某某大帝、某某国王,这个都是属于上品的鬼王;中品的是飞行夜叉,“夜叉”指的是山神、土地、城隍,这种叫做飞行夜叉,他能够飞行,乃至于诸鬼帅等,如某某某大将军等等;下品的是地行罗刹,他不能飞,他只能够在地行上走,“罗刹”就是吃众生的血肉。

一般来说鬼神道,他们都喜欢吃肉食,你看供养鬼神一定是杀鸡宰羊的,因为他因地当中都是依止杀生业力而成就神道。这种鬼跟神有点差别,神是有福德的,福德特别多的叫神,福德比较轻薄叫鬼,其实就是同一个道。他们也有他们各自的眷属,而一切都以高慢心说自己成就无上觉道,都是邪知邪见的。这地方讲到犯戒的过失,以下是佛陀对末法众生的警告。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佛陀预言在我灭度之后,末法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鬼神炽盛在世界中,对外声称食肉不但不妨碍无上菩提,而且有助于无上菩提。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以这个当做菩提之道,在末法众生当中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们讲杀盗淫妄,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到,本经对杀盗淫妄整个修学的重点,就是你要先端正其心,本心先修端正,我们讲「诚意正心」,你才有资格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你一开始的因地发心,先把它端正,你后面你就走得正,是这个意思。

后面的整个事修,都必须要有《首楞严王三昧》的正念真如理观的配合,它的事跟理是互含互摄的。蕅益大师到后面会讲到说:没有大乘的「止观」,就没有大乘的「妙戒」,没有出世的妙戒,你并失出世的止观。大乘的戒定慧三学,它是互含互摄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CC读书(m.ccdushu.com)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直达黄泉,玩家请上车三国志曹操传乌纱重炮灰男配勾勾手,反派大佬追着宠重瞳开天:开局融合仙凰女帝清冷美人下山摆摊,打赏千亿!娇娇宝贝别离开,偏执太子哀求和总裁大人借了个种仙医凰后揉碎心肝骄花瞧不起的小废物?家属院隐藏大佬机车觉醒:开局觉醒重卡金刚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综英美】在废弃世界中缝缝补补大筒木之神,从海贼开始西游:被唐僧师徒宠上了天鸢尾叹:阁楼上的人皮新娘轮回再世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经典收藏宝可梦:开局抽到闪光捷拉奥拉?系统:三观崩塌了,容我静静哈利波特:与死对头战后重逢穿越忍界之白绝开局穿书后踢开男主,抱紧反派大腿插翅难逃,又被疯批世子逮回去了这个宗门大有问题蜜之仇红色王座女主重生后,渣配她一心跑路嫡女重生,嫁病弱权臣被宠冠京城满级大佬重生了网游——屠龙巫师hp:和德拉科相爱相杀的那些年另类偶像养成系统我的师傅慢半拍新婚夜,她带着药房武器库去流放重生后和偶像影帝因戏生情重生之千金小姐养成系我为神君渡情劫
最近更新婚都离了,你别后悔快跑!顾总想吃回头草了九公主被读心:我死了,都别想活获得复活卷轴,穿书后吃瓜又吃肉异世界召唤,勇者是泽塔奥特曼我在快穿游戏里玩儿嗨了快穿:宿主,改命系统了解一下妖族第一任除妖师三宝拿捏!厉总紧急撤回离婚协议带闺蜜在霸总虐恋中摆烂吃瓜王妃一身反骨,王爷招架不住了和闺蜜穿七零,带着婆婆一起离天灾末世全家逃荒我有山庄供物资看了又看之无限惊悚名柯:我的恋人是松田阵平菟丝花轻轻勾手,男主们排队摇尾大师姐只想摆烂,灵剑争着认主糊咖抓鬼逆袭,马甲掉个不停商界玫瑰恶毒女配沉浸式被舔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